□《四座烈士孤坟将安身何处? 》追踪
连日来,安徽商报连续对省城小铺头四座烈士坟墓的故事进行了报道,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,不仅四座烈士坟墓已找到相关部门前来管理,许多热心读者也纷纷向安徽商报提供相关线索。更加令人激动的是,昨日,省城王先生与安徽商报联系,四座烈士坟墓中的王其运烈士正是他的大伯,王先生在省城苦苦寻找烈士坟墓已有20余年,终于在媒体的帮助下了结这桩心愿。
□寻亲
一腔哀思
二十年来无处可寄托
今年37岁的王连是江苏省泗洪县人,昨日,他激动地和安徽商报记者联系说,四名烈士中的王其运烈士正是他的大伯。 “我从1991年开始,就从江苏前来安徽寻找我大伯的坟墓,这一找就是20年。 ”
合肥的大蜀山烈士陵园,小蜀山的墓地,都被王连无数次的寻找过。 “有年冬天下大雪,大蜀山上全部都是雪,我还是冒着雪爬山来到烈士陵园寻找我大伯的资料,但是一直都没有任何消息。 ”2000年,王连来到合肥打工,一边打工,一边专门搜集和大伯有关的消息。
王连告诉记者,他小的时候,就听奶奶告诉他,他的大伯王其运在安徽胡小庄一次剿匪战斗中牺牲了。王其运是家里的长子,家里兄弟共有四人,王连的父亲王其全排行最小。 “我奶奶经常在家人面前说,她的大儿子牺牲在安徽,希望家人能找到他的坟墓,临终时都在念叨着要见我大伯的坟墓一眼。 ”王连说,“我大伯17岁参军,19岁牺牲时还没有结婚,都没有留下后代。如果没有牺牲的话,今年应该79岁了。 ”说着说着,王连眼眶红红的。
一束鲜花
昨天起烈士不再孤独
“前几天我在商报上看到关于这几座坟墓的报道,看到里面有王其运的名字,我就想这是不是我找了20年的大伯。”昨日上午,王连和家人,带着鲜花,带着水果,前来给大伯上坟。
“大伯,您安息吧,记者帮我们找到了您,奶奶也可以安心了。 ”王连跪在王其运烈士的坟前,喃喃地说着。在将鲜花和水果摆在王其运烈士的坟前后,王连带着家人,给烈士深深地三鞠躬。
不仅给自己的大伯上了坟,王连还给其他三名烈士摆上了水果,一并鞠躬,也向王其运的战友表达了自己的哀思。“多亏了你们记者,要不是你们的报道,我还不知道要继续找上多少年。 ”王连向记者表达了谢意。
一个愿望
家人盼迁大蜀山陵园
“大伯的烈士证和相关资料还在江苏的老家里,我回去后也要和我父亲和三伯商量下,怎么安置大伯的坟墓。”王连告诉记者,他个人的愿望是将烈士的坟墓迁进大蜀山烈士陵园,以便每年前来祭扫。“我父亲63岁了,我准备清明节时带他来给大伯上坟。 ”
记者和大蜀山烈士陵园管理处张主任取得了联系,据介绍,如果要将烈士安放进烈士陵园,一方面需要取得烈士家属的同意,一方面也需要所在地民政部门的批准,只要能提供烈士证,就可以将烈士的骨灰安放在烈士陵园里。
□讲述
亲历老兵回忆胡小庄战斗
不仅有烈士家属找到了自己的亲人,在安徽商报热线开通后,一名亲历过胡小庄战斗的老兵也给拨打了安徽商报热线,讲述了当时自己的经历。
李军老人今年82岁,当年是皖北军区14旅41团二营的卫生班的班长,他告诉记者,当时团部正在四十铺的地方开会,忽然听到了有人报告,在胡小庄的地方发现了一股土匪“九路军”。
“接到报告后,会议立刻停止了,部队迅速开往了胡小庄进行剿匪。 ”李老告诉记者,当时一营一连担任主攻,二营负责支援。 “战斗很激烈,一直打到晚上,土匪撑不住了,一边喊着黑话,‘出水了(突围了)’、‘出水了’,一边拼命往外冲,最后还是没跑掉,在麦地里被抓住了十几名土匪。 ”
李老告诉记者,现在由于过去很长时间了,很多老兵都过世了,但可能还会有人还健在,他每天都很关注安徽商报的报道,也会继续向安徽商报提供战斗的详细信息。(苏艺) |